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 电话:4000-833-117
  • 微信:LC13138871349
  • 邮箱:liucheng168@fhopt.com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听铁路华工后人口述祖辈扎根美国的辛酸历史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8-16 分类:
一些接受采访的华工后裔不仅讲述了祖辈在铁路上工作的故事,还分享了后人们如何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侨报记者陈沉6月6日报道】《斯坦福日报》(The Stanford Daily)6月5日发布了题为《他们所讲述的故事:铁路华工如何谋生》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在斯坦福大学特雷斯德橡木厅(Tressider Oak Lounge)举办的纪念“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一百五十周年、缅怀华工的活动吸引了许多人,人们挤满了这一能够容纳350名观众的大厅,很多人只能站着,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第四代、第五代,甚至是第六代华工后裔。

对于华工后裔和19世纪的中国移民们来说,“华工铁路工人项目”取得的成果不仅是直观地展示了那段历史,也为华工家族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正了名。

差点消失的旧金山唐人街

横贯大陆铁路1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来自新罕布什尔州哈里斯维尔(Harrisville)的Parker夫妇(Kirk and Lisa Parker)在愉快摆拍。(路透社)

今年20岁的索罗里奥(Michael Solorio)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他的曾曾曾祖父林立宏(Lim Lip Hong,音译)就曾是“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者中的一员。

“美国很久以来都不够尊重移民劳工,这种认识正在朝着对的方向进步改变。”索罗里奥说,“像林立宏这样的铁路华工,他们最终能因为自己为美国所做的贡献而得到认同,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1855年,12岁的林立宏从中国广东来到美国。正如同时期移民到美国的人一样,林想要在这里赚些钱,寄回中国补贴家用,那时的中国正在经历******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国内混乱带来的饥荒。他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谋得一份劳工的工作,建设跨大陆铁路的西部部分。而当时,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不是别人,正是加州州长、斯坦福大学创建人利兰·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林立宏后来当上了领班,负责招录和监督其他工人。索罗里奥是林立宏三儿子林兴(Lim Sing,音译)的后代。“我外婆给我讲的其中一个故事就是林兴如何拯救了旧金山的唐人街。”索罗里奥说,“旧金山发生地震和火灾之后,当地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为的是把唐人街从旧金山赶到别处去。当时林兴和他的朋友黄吉佑(Wong Git Yow,音译)一直在与委员会作斗争,直到它解散。”

自移民与劳工史开始,尤其是华人移民史伊始,他们的故事就鲜被记录,像这样传给索罗里奥的家族故事都来自于亲人的口述,这在悠久的华裔历史上都是无比珍贵的。铁路华工项目就是在将众多铁路劳工后人的采访视频和笔稿进行编译后上传。

地震中 他一心只想回家拿上自己的出生证明

“我们觉得我的曾祖父是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来的美国。”罗素·龙(Russell Low)在其中一个采访视频中说,“他是和叔叔、哥哥一起来的,他们都在跨大陆铁路工程上工作。据曾祖父的儿子称,曾祖父曾在一场爆破中一只眼睛失了明,但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并不清楚,我们知道的就是这样,人们对那段时期了解很少。”

一些接受采访的华工后裔不仅讲述了祖辈在铁路上工作的故事,还分享了后人们如何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在铁路上当了工头之后……我的曾祖父李黄生(Lee Wong Sang)开了家名为‘黄生黄’的商店。”于洋(Connie Young Yu,音译)讲道,“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店里帮忙,我的祖父是老二,名叫李玉修(Lee Yuk Suy,音译)。旧金山地震发生的时候,我的祖父意识到他得回去拿那些纸质文件——他的出生证明,不然没人会相信有华人1878年出生于旧金山。”

华工建造了斯坦福校舍 可他们的后代却被禁止入住

于洋的父亲之后上了斯坦福大学,尽管华工曾为建造斯坦福大学的校舍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但于洋的父亲当时只能“住在华人俱乐部,原因是学校不允许华人学生住宿舍”。于洋说:“在那之前的1919年,曾有一名华人学生进到恩西纳楼(Encina Hall)之后被斯坦福的一些优秀学生拖了出去。后来这个社区的华人就集资建造了华工俱乐部。”

“我常常会想起所有这一切,不可思议又极具讽刺”,于洋说。

华工历史缺失 验证口述历史困难重重

横贯大陆铁路1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来自新罕布什尔州哈里斯维尔(Harrisville)的Parker夫妇(Kirk and Lisa Parker)在愉快摆拍。(路透社)

尽管北美的铁路华工项目已全面记录了华工历史,但对许多华工后裔来说,他们家族的故事仍是未知的。语言障碍、记录的缺乏使得验证这些口述历史变得困难重重,那时美国的排华政策也使得这些家族在留下陈述时对自己的家族史做了必要的省略和改动,为的是避免遭到驱逐。

“《排华法案》的******使得华人不得不编故事,把自己放入某些社会阶层当中,以拿到继续留在美国的允许,这使得验证他们身份的可能性更加渺茫。”在两家家族中为第四、第六代华人的伯加多(Wilson Bergado)说,“自排华开始,从我们家族传下来的家族历史,还有许多其他家族的,都要符合某种描述,因为我们只有是商人身份才能继续留在美国。”

尽管还有很多关于华人的历史有待发掘,斯坦福大学考古项目如今正在对学校的植物园(Stanford Arboretum)实施考古挖掘,当年建造校舍的华工们正是在这个地方居住。

以伯加多和索罗里奥为代表的华工后人都对北美铁路华工项目表达了感谢,该项目已在展示华工奉献美国的历史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同时,他们也对斯坦福围绕铁路华工开展的体制改革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完)